返回

一个工匠和一栋楼

时间: 2023-08-31

     外滩中山东一路15号是一栋百年老楼,面朝黄浦江。当年,在置换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时候,进行过彻底的修缮。那天已经晚上了,我穿过大理石楼厅,轻轻踏上脚痕深凹的扶梯,看到了难以忘怀的一景。中庭围廊的铅条镶嵌花玻璃窗在灯光背射下,色彩斑斓。窗边,厚实的方木搭设了简陋的工作台。台上,各式大大小小的彩色玻璃、大小不一的锉刀、油光光的长柄剪刀、三角小榔头、长长短短的铅条、烙铁、用了一半的焊锡,还有叫不出名称的物件,杂乱无章摆放着。工作台一侧的台虎钳,夹着一块紫色的玻璃。一位老人在精心打磨,偌大的中庭发出清晰的回声。边上烧焊铁的火炉跳跃着蓝色的火苗。在火光中,老人的眼光聚精会神,潮湿的白发沾在额上。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工匠精心琢磨的场景呵。

    就是在那个美丽的场景里,我和老人站立在工作台边,聊起了他、聊起了花玻璃窗、聊起了这栋楼。那时,对面的陆家嘴还没有大楼,零星的灯光闪闪烁烁。

    老人陈福晓,孤儿,在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长大。年龄稍大一些,被安排在孤儿院花玻璃作坊,跟着两个外国工匠,熔烧玻璃、焊接铅框、拼装打磨、学到了一手好技术。当年,建造外滩中山东一路15号时,他的两个师傅都参加了花玻璃窗的制作。实际上,早期上海老建筑的花玻璃窗,都以土山湾制作出品的为荣。老人环顾四周,告诉我,两位外国工匠师傅经常说起这栋楼。

    这是一栋漂亮的老楼。建造于100年前,原为华俄道胜银行。混合结构,是上海最早使用釉面砖、电梯和卫生设备的建筑,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。内部空间绕中庭布置。中庭三层一圈都是铅条镶嵌花玻璃窗。色彩瑰丽,图案缤纷。这是一种以手工艺制作的玻璃窗,以铅条为骨架,焊接成形。用彩色小块玻璃片镶嵌,拼成各种宗教故事和异域花草。制作工艺形成于18世纪的意大利。大量应用于欧洲的教堂。用这种工艺制作的图案,古朴凝重,风格粗砺。如此大体量的花玻璃窗,在上海老建筑中独一无二。可惜损坏严重。

    老人递给我一片红色的玻璃。它从老窗上取下,已有百年历史。我手轻轻抚过,正面波浪形,不平整。老人告诉我,老窗上的玻璃以前都是现场烧制。在一个扁平的盛器里,放入石英砂、颜料和化学品,使之形成各种颜色。工艺原始简陋,玻璃收缩不一,故表面不平整。这是鉴定百年老玻璃的特征。老人很惋惜,现在这种玻璃没有了。溜光平整的玻璃没有味道。

    老人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,离开土山湾。来到一家房修公司,担任玻璃工。此后50年间,很少接触花玻璃。只零零碎碎修过一些,老别墅的花玻璃门,小教堂的玻璃圆窗等。几十年过去了,花玻璃已经是他的全部梦想。这次,他一接到邀请,当天就带着珍藏的工具、彩色玻璃样片、图案,匆匆赶到现场。紧邻花玻璃窗搭起帐篷,生起火炉,日以继夜。以一个玻璃工匠的粗糙手掌拂去岁月的尘埃,按照图案的设计,精心镶嵌一片又一片彩色玻璃,圆满成就了心中的斑斓之梦。

    那一个晚上的场景和对话,久久难忘。以后的日子,多少次经过外滩。总会凝望这栋楼,心想:今天,漂亮的花玻璃窗开启了吗?